- · 《电工电能新技术》数据[04/29]
- · 《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04/29]
- · 电工电能新技术版面费是[04/29]
- · 《电工电能新技术》投稿[04/29]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重庆大学科研人员认为采用涡流自热环,可有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输电线路覆冰现象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危害,国内外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各种对于输电线路防冰止雪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措施。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输电线路覆冰现象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危害,国内外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各种对于输电线路防冰止雪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措施。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的研究人员黄亚飞、蒋兴良、任晓东、黎芷毓,在2021年第10期《电工技术学报》上发表研究成果,指出对微地形、微气象地区等电网小范围重冰区而言,涡流自热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不停电导线防冰除冰措施。

对寒冷地区来说,覆冰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但对输电线路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一旦覆冰发生,输电线路将可能发生导线断股、断线、舞动,杆塔金具损坏,绝缘子冰闪等机械和电气事故,严重时会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供电中断。
我国是输电线路覆冰事故最频发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难以预测输电线路覆冰事故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大规模的电网冰灾促进了我国对输电线路冰灾防治领域的研究,学者们在输电线路覆冰积雪的形成机理、致灾机制以及防冰除冰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由于覆冰现象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输电线路覆冰灾害仍然难以杜绝。
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累积是一个综合流体力学、热力学的物理过程。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从输电线路覆冰积雪的不同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许多防冰除冰的方法,如机械除冰、防冰涂料、热力学融冰及电脉冲除冰等。
各种方法在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条件下均有一定的效果,但都存在局限性,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完全解决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现阶段直流融冰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主动除冰方式在中国被广泛采用。但是直流融冰方法需要线路停电进行、设备成本高昂,而且直流融冰装置的接入操作和起效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极速、大面积的冰雪寒流侵袭,直流融冰也显得无能为力。
输电线路导线外部附加热磁材料除冰是一种自动、不断电防冰除冰方法。七五攻关中,武汉高压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出多种LC(低居里点)合金材料,并将其制成热磁线缠绕在导线外侧以实现导线除冰。但是由于LC材料的造价过于昂贵,并且热磁线的安装过于困难导致其难以进行推广使用。
高小玫等计算了不同磁热结构的发热量,为磁热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李窘等制作了导线用低居里点磁性防覆冰钢丝,并且在自然实验中验证了其有效性。蒋兴良等通过分析研究后指出附加磁热材料实现导线不断电除冰是完全可行的,但是材料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制作工艺需要进一步改进。
重庆大学的研究人员总结已有的导线防除冰经验,结合磁热计算和除冰过程热平衡分析,提出在导线上分段加装铁磁复合材料制成的涡流自热环,使其在导线传输电流产生的磁场下产生电磁热损耗,实现导线不停电自动除冰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磁热分析,对不同传输电流下涡流自热环的发热功率特性进行了计算;同时通过对导线除冰过程热平衡的分析,计算出不同风速、不同温度条件下导线的临界除冰功率。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LGJ400/35导线的涡流自热环防/除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间隔布置的涡流自热环可以明显抑制导线覆冰的形成,除布置处完全融冰外,可使整段导线的覆冰质量减少18.38%~30.61%。
研究人员认为涡流自热环是一种简单、有效且低成本的导线不断电防冰除冰方法,可以有效地减缓导线的覆冰增长。但是涡流自热环给输电线路带来额外电能损耗也不能被忽视。他们分析我国输电线路的覆冰灾害,除了大范围的冰雪天气来袭造成大范围的冰灾事故,其还具有典型的微地形、微气象的特点。

研究人员指出,微地形、微气象覆冰是指在某个小范围内由于微地形的存在,使该区域内的微气象因子将发生异变,引发该该处输电线路严重的覆冰灾害。常见的微地形有高山分水岭、地势抬升、峡谷、垭口等,其范围可小至几百米空间、几个甚至一个档距之间。微地形、微气象区域的覆冰现象严重,持续时间长、危害大,并且难以防治,大范围的直流融冰设备都束手无策。但是涡流自热环却非常适合用于以微地形、微气象覆冰区域等小范围局部覆冰严重的地区的冰灾防治。
研究人员表示,当输电线路途径长几千米甚至几百米的微地形、微气象覆冰区域时,倒塔、断线的等冰灾事故难以杜绝,直流融冰手段又难以实时开展,这时非常适合在该区域布置涡流自热环来抑制导线覆冰形成,降低冰灾风险。涡流自热环作为我国大范围直流融冰措施的补充,具有不错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电工电能新技术》 网址: http://www.dgdnxjs.cn/zonghexinwen/2021/1022/858.html
上一篇:又一万亿风口来了!群雄争霸“前所未有”,全
下一篇:安特蓝德带着新技术参展进博会
电工电能新技术投稿 | 电工电能新技术编辑部| 电工电能新技术版面费 | 电工电能新技术论文发表 | 电工电能新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电工电能新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